
新湖南客户端11月28日讯(通讯员 谭利梅)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,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,总有人挺身而出,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为这场“战役”做贡献,这些力量犹如点点星光,最终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。——用朴实的文字记录当志愿者的经历。
【抗疫日记一】我们的城市病了,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害怕。
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
向来浅睡,一有声响便被惊醒。
迷迷糊糊中,听到一阵关门声,然后灯亮了,我家那位回来了。看得出来,他很疲惫,他说刚开完会,明天管控区范围加大了,任务更艰巨。我一看手机,凌晨两点半,让他赶快抓紧时间睡会。但醒来后的我辗转反侧,怎么也睡不着了。
今天早上,菲还和我说,一觉醒来,竟然听说不要上学了,回想起来,感觉像做梦似的。不止她这么认为,我想居住在县城的东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。
十月份以来,东安先后发生过两次返乡确诊病例,由于决策部署迅速及时,各部门积极响应,及时将病毒挡在门外,没有发生疫情外传。比起周边城市疫情的来势汹汹,东安的疫情防控确实令人点赞。
可没有想到,第二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,而且形势日益严峻。
22号开始,学校停课,城区静默三天。当天上午,划定6个高风险区。
23号,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,居家等候上门采样。
24号上午发布新增三个高风险区,并出台通知,24-28日连续五天居家隔离并核酸检测。中午时又发布通知,调整高风险区19个,城区全部红灯,交通管制。
之前社区网格群发布超市购物信息,后来部分超市竟然成了封控区,去过的人员都被赋了红码。
疫情战事吃紧,没事不能外出。公交停运了,街道空了,超市冷清了,菜市场再也没有昔日的烟火气了,曾经触手可及的热闹喧嚣,瞬间变成了奢望,井然有序的生活突然按下了暂停键。
我们的城市病了,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害怕,因为所有爱她的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起来了,
在管控现场,公安干警疫不容辞;所有重要路口,有交警昼夜值守;在楼道在小区,社区干部连续作战。一些餐饮企业用一份份爱心餐情暖抗疫人,文化部门用歌声和诗朗诵鼓舞士气。居家是最好的防护,大家基本上都能做到不聚集不外出,都用自己的方式,与疫情博弈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看得见的是医务人员志愿者们直面一线;看不见的是背后决策者对疫情的分析分析和部署安排。看得见的是媒体发布的各类疫情防控和物资供给信息,看不见的是媒体从业人员连夜码字的疫线担当。
学校群热闹起来了,很多人报名志愿者。我开始是有顾虑的,毕竟家里还有一个高中生。她爸每天早出晚归,顾不上娃。有些作业需要在手机完成,娃还不太会做饭菜。万一我变码隔离了,谁来管她呢?或者,中午没有来得及做饭菜,娃会不会自己弄?我把这些担忧说给菲听,没想到,她很爽快地说,你放心去当你的志愿者,我不会饿到自己的,毕竟我还会煎蛋啊!当我了解到志愿者一般采取就近原则,我便毫不犹豫报了名,为抗疫尽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全民助力抗疫,疫情才能很快退去;万众一心共同守护,我们的家园才能焕发生机,东安加油!
【抗疫日记二】今天我当志愿者
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
今天比平常起得早,因为想着昨晚已在学校工作群报名当志愿者,今天可能有任务。估计是有些环节还没有衔接好,并没有接小区通知加入志愿者群。
八点多的时候,;政协的雷主任发来语音,让我去协助核酸检测。我昨天咨询了他,确定安排在一中里面做志愿者。他和我一样,做为高一的陪读家长租住在一中里面,他当志愿者已连续第三天了。
我下楼赶到食堂附近,看到他早已穿上大白的衣服,口罩、手套、面罩,全副武装,不仔细看,还真认不出,只能靠声音辨别。“你先换好衣服,你要换件薄衣服,不然等下会很热的。”他递给我一个塑料袋,里面是防护服之类。我把衣物拿回家,在菲的帮助下,终于穿戴好。衣服又长又大,菲说我像小孩偷穿大人的衣服,“有啥关系呢?反正穿上这身衣服,谁也不认识谁。”我调侃道。
我们这组共六人,一个社区干部,两个医务人员,三个志愿者。我的任务主要是和另外一个志愿者做为“先遣部队”,提前通知住户,让他们准备好健康码或身份证,戴好口罩,打开门,等待上门采样,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加快进度。
一中里面共有7栋楼,除去一栋年代久远的楼只有两层,其他的多是五层,最高的有七层,得全靠这双腿爬上去。
这里住的多是陪读家庭,有一家人共同居住的,有陪读妈妈,也有老人陪孙辈的。我们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,说着差不多重复的话。“您好,等下要做核酸了,请出示健康卡。”“有没有红码或黄码的,要提前告知,请戴好口罩。”“等下请不要关门,准备好健康卡在门边等一下,感谢配合。”打开门,迎接我们的多是随和亲切的脸,他们主动出示健康码,还对我们说着:你们辛苦了!听到这样的话语,心里暖暖的,全民抗疫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疫情一定会早日退去。
衣服不透气,口罩勒得紧,加上不停地上下楼,不到半小时,感觉身上被汗水浸透,庆幸还好不是在高温时节。自己当志愿者半天不到就感觉如此劳累,那些连续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、社区干部、公安干警、志愿者们的艰辛可想而知。抽样检测,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;摸排登记,是一层又一层的攀爬;蹲点值守,是一分一秒的坚持;配送物资,是一次又一次的往返……岁月静好的背后,是太多的平民英雄为我们负重前行,想到这,我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。
十点多的时候,海玉打来电话,问我能不能出去帮孩子拿试卷。我说不能,因为我就在一中里面当志愿者。“那你娘俩的中餐我包了,你放心。”这正合我意。
海玉和我是老交情了。初中时,我们是隔壁班同学。到了娃上初中,我儿子和她女儿是前后桌。到了高中,我们的女儿又在同一个班。我们租住的房屋相对,一声招呼就能约起去操场散步。她炒一只鸭子,分我一碗;我多买了肉,可以匀她一半。所以,我从来不和她谈客气。
全部采样完成,已是十二点半,我巴不得快点脱下身上沉重的装备,自由地呼吸,可是按规定必须到社区指定点才能脱下防护服。
当我赶回家时,看到菲正将门口一个大塑料袋提回屋。她说是海玉阿姨刚送来的,打开一看,竟有好几个饭盒。辣椒炒肉,猪血丸子,还有香喷喷的米饭,真勾人食欲。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疫情期间,邻里间的守望相助,让人倍加珍惜。
真希望,疫情快点过去,大家能随意地串门,自由地畅谈,一切都如往常,你我都安康!
【抗疫日记三】点点微光汇成星河
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
菲昨天问我,感觉这几天都没看到老爸,他去哪了?
我说,你爸上班时,你没起;他回来时,你早在睡梦中了,怎么能看到他?菲长叹一声:“唉,我还想着吃老爸做的菜呢!”。昨晚,孩子她爸是十二点到家的,今天凌晨五点,他又出发了。他们单位防控的主阵地是菜市场,需要24小时轮班值守,早出晚归是常态。
今天上午,我继续做志愿者。七點多,我先在班级群布置了學习任务,再去和大家集合。和昨天不同的是,我们这组来了一个新的成员——欧阳礼兰,她是我的同事,也是政协委员。她说前些天被安排在前进街,今天安排到一中里面了。
八点钟左右,开始入户检测。我在前面负责敲门通知,她负责询问并登记是否有物资需求,医务人员随后采样,一切都轻车熟路。
“您家需要买什么东西吗?”“有没有什么物资需求?如果有,我来登记一下。”欧阳老师每到一家,都热心地问道。
可能是大家准备充分,大多數家中都还有些存货。也有些说今天不要,明天或后天可能需要,当他们了解到可以登记或直接发在社区微信群,到时会有志愿者送货上门,都放了心。有个阿姨感叹道:“政府还是好,样样都帮大家考虑到了。”
我敲开一扇门,一个老人站在门后,一见是我们,他一边戴口罩,一边着急地朝内屋叫老伴:“你快点了,莫让人家等久了。”然后又转过身对我们说:“你们辛苦了,那么多楼层,一天也难爬哦!唉,晓不得这疫情什么时候会走?”我们都说很快就会没有了,大家要有信心。
在上门采样的时候,我们遇到几个同事,她们也报名了志愿者,社区安排她们下午负责物资配送。
大家一如既往地配合,今天的进度比昨天又快了一些。十一点的时候,我们把校内所有的楼层都走遍了,最后是给食堂的员工采样。有个负责人还热情地留大家吃饭,我们都婉拒了。有这句话,有这份心意,已很满足。
十一点半左右,工作任务基本完成,大家一齐在雕像那里合影留念。
往社区办公楼走的路上,来自市第一医院的张医生问我们这个组的志愿者组成。当她得知大多数是租住在一中里面的居民,而且都是主动联系社区的,她为我们点赞。另一个志愿者对她说道,疫情当前,唯有同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,你不也从冷水滩来支持我们了吗?大家都点头称是,对打赢这场战役充满了信心。
中午的时候,学校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微信群很热闹,大家都在聊自己的志愿者经历,陈建荣老师七点不到就赶到了社区,凡明秀老师说明天得穿短袖了,不然防护服太热了,还有个老师说忙得还没来得及吃中饭。大家相互鼓励,明天继续战斗。
而我的另一个政协委员群更加精彩纷呈。大家都来自不同的战线,用不同的方式助力抗疫。有个委员说已联系到商会为抗疫捐款捐物,有几个从事餐饮业的委员通过申请同意,每天为值守人员送爱心餐,也有政协的领导为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温暖,更有多才多艺的文艺界委员以诗或歌曲为爱发声,助力抗疫。
看着满屏的信息,想着无数为抗击疫情奔波忙碌的平民英雄,还有那许多居家的人们,每一个身影,每一次逆行,每一场坚守,如点点微光汇成抗疫星河,让我们充满力量。
万众一心,没有翻不过的山;心手相牵,没有跨不过的坎。我们坚信,驱散阴霾,光明就在前方!
【抗疫日记四】越是艰难越向前
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
近七点,熊老师打来电话,约我一起出发到社区集合。她说,欧阳请假了,她来接替欧阳的工作。
我放下电话,才发现欧阳老师早在六点多就给我发微信了,她说可能是接连捂了两天,嘴角莫名其妙起了湿疹,还有点痒,担心影响今天的工作,只能请假了。我点开她发来的相片,果然,她的嘴角边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红点点,惨不忍睹。
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,我特意穿了件带绒的卫衣。后来才发现这是最错误的决定。
七点半,我们赶到社区。大厅里人很多,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都正忙着穿防护服,我和熊老师穿得都不太规范,旁边的一个医生帮着指导。等大家都穿得差不多了,一个社区干部用大喇叭示意大家安静,说有些注意事项要和大家讲明。他神色肃穆,语气坚定。大意是说,本以为昨天到了疫情的拐点,没想到形势仍然严峻,又新增了几例确诊。大家务必打起精神,确保不漏一户,不少一人,切记要上门采样,避免交叉感染,而且还要把每户的信息都登记,免得漏采。强调东安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越是艰难越要向前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。随后,人员散去,奔赴各自的片区开展工作。
熊老师可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,才走一会就出汗,她说感觉呼吸不畅快,索性把雨衣脱掉了。我们爬完五楼再到楼顶,又经过那几十盆花,我说趁医务人员还在三楼采样,我们顺便看看这花,熊老师说哪还有心思赏花,她立马把帽子脱了,口罩取了,头发被汗水浸透,黏在一起紧贴在额前。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,感叹道:“真不知道那些长时间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怎么坚持下来的?”
爬完四栋楼后,我感觉口渴难耐,早上只吃了个蛋糕,饿得有点难受,也只能忍着。连续爬三天楼,腿脚发酸,特别是膝盖骨那里有些胀痛。好在居民较之前两天更主动配合了,只要听到喇叭一响,大多数就早早打开门了,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。
当然,也有纰漏之处。有一户人家,我明明先敲开了她的门,让她做好准备。可能是她见采样的医务人员还没到,又把门关紧了。待到医务人员上来时,以为家里没人就走了。结果,她在家等了许久,依旧不见人来采样,就有了情绪。后来一沟通了解,原来她的邻居是红码正居家隔离,所以她尽可能减少开门的时间。保护好自己,不给抗疫人员增加麻烦,这也可以理解。
十二点多钟,我们完成所有采样。我和熊老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消毒杀菌换好衣服,领了盒饭就赶回家。菲已煮好饭,我把昨天的剩菜热一下,再加上盒饭里的菜,饥饿难耐的我,第一次觉得盒饭是那样美味。
中午过后,雨停了,太阳出来了。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:雨过天晴,预示着疫情很快会过去。
是的,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,大家都深信不疑。
东安,加油!
作者:前进社区志愿者谭利梅(县政协妇联界委员 舜德学校教师)
责编:何璐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